▲資料圖:志愿者們在泡菜節上制作泡菜。圖/新華社


據參考消息網援引韓聯社報道,韓國政府22日決定在每年的泡菜季到來前投放2900噸白菜,稱這是為抗擊通脹和支持人們生活所做的最新努力。

國民力量黨發言人、眾議員樸正夏(音)對記者說,這一決定是在政府官員與該黨議員舉行的一次會議上達成的。

說起來韓國通脹率并不算高。據韓國統計廳最新數據,韓國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(CPI)同比上漲3.4%,9月上漲3.7%。雖呈現上漲之勢,但與2022年5.1%的通脹率相比,已回落很多。韓國政府之所以還要投放白菜,是因為食品價格漲得實在離譜。

一棵白菜36元人民幣

據韓國食品流通部門發布的數據,剛剛過去的一周,韓國市場一棵白菜的平均零售價約合人民幣36元,在短短一個月內漲了20%。這個價格與一年前相比上漲11%,與2018年至去年的平均價格相比上漲了21%。

除了白菜外,腌制泡菜所需的大蔥、生姜等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也都超過了20%。

韓國腌制泡菜的成本急劇上升,直接原因是白菜等原材料產區遭了災。今年夏季,韓國連續遭遇酷暑和暴雨,導致數十人死亡,韓國白菜主產區江原道的夏白菜減產。進入秋季,江原道軟腐病在秋白菜中蔓延,又導致秋白菜減產。

原材料價格如此昂貴,所以韓國現在腌制泡菜的家庭越來越少了。2019年韓國還有42%的家庭在冬季到來前腌制泡菜,今年就跌到了20%多。不過韓國人吃泡菜的習慣還在,近年來,韓國泡菜年消費量一直穩定在180萬噸以上。所以選擇買包裝好的泡菜或去餐廳吃泡菜的人越來越多。

這間接帶動了韓國餐廳食品價格的飆升。據韓國消費者院價格信息門戶網站10月16日的數據,9月份,首爾一碗炸醬面的價格首次漲到了7000韓元以上,達到了7069韓元(約人民幣38.26元),一人份200克的五花肉漲到了1.92萬韓元,一份泡菜湯的價格則漲到了驚人的7846韓元。

首爾居,大不易。當然,這不僅只有白菜、蔥姜價格飆升這一個原因。


▲資料圖。圖/央視視頻截圖

韓國糧食自給率過低是關鍵

更深層的原因是,受地理條件制約,韓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.6畝,實際上韓國的農業發展稟賦遠不如北方鄰居朝鮮。所以韓國的糧食自給率一直很低。

而韓國糧食自給率不足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。

據韓國統計廳去年的數據,2000年韓國糧食自給率尚為30.9%,但2020年已降至19.3%。比較一下糧食自給率同樣低的日本,自給率尚能保持在27.3%,比韓國還高8個百分點。

韓國除大米基本能自給自足外,其余糧食產品均需進口。因此韓國食品價格受外部環境制約極大,大起大落成了常態。

而從去年到今年,韓國食品供應連遭重創。

俄烏沖突后,多國限制糧食出口。像俄羅斯限制小麥、葵花油和糖出口,烏克蘭限制小麥、燕麥等出口。而韓國小麥自給率還不到1%,價格不漲都不行。

而這一輪巴以沖突引發的潛在石油危機,又進一步提高了韓國的總體通脹率,帶動韓國食品價格連連上升。目前在發達國家中,韓國的食品價格僅次于瑞士。


▲資料圖:人們在韓國高陽市一家超市購物。圖/新華社


沖擊韓國“泡菜文化”

泡菜號稱韓國人的“靈魂食物”,但如今韓國泡菜面臨的問題,足以打擊韓國非常傲嬌的“泡菜文化”。

不少人應記得2020年底那場中韓“泡菜”之爭。當時“中國泡菜之鄉”四川省眉山市歷時三年半,牽頭提出了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,最終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投票,形成了ISO 24220《泡菜(鹽漬發酵蔬菜)規范和試驗方法》國際標準。該標準中泡菜的英文就是 “pao cai”。

韓國對此極為敏感,不少韓國網民與中國網民展開爭論,甚至韓國政府也卷入其中,2021年,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出面強調韓國泡菜已改名“辛奇”。其實這個名字2013年韓國就用過了,只是沒掀起什么浪花。

不僅是“泡菜文化”受沖擊,對于尹錫悅政府來說,也是沖擊。

10月11日,有韓國“小型國會選舉”之稱的首爾江西區區廳長補缺選舉,尹錫悅力挺的金泰宇大敗,導致他所屬的韓國國民力量黨領導層集體辭職。

10月23日,韓國民調機構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,尹錫悅的施政好評率為32.5%,差評率為64.1%,好評率再次下降,差評率再次上升。

泡菜是韓國民眾有直接觀感甚至敏感的問題,需要尹錫悅政府好好應對。只是,飯碗不端在手里的韓國,恐怕很難解決泡菜和其他食品問題。至于韓國政府投放的2900噸白菜,與韓國180萬噸的年泡菜消費量相比,實在是微不足道。

撰稿 / 徐立凡(專欄作家)

編輯 / 劉天紅

校對 / 劉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