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茶店子鎮茶店子村干部群眾會上,鎮紀委進行正名通報。圖/新華社
“組織及時為我澄清正名,既是對我的信任,更是對我的鼓勵?!苯?,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稱,重慶市綦江區紀委監委為受到不實舉報的5名黨員干部澄清正名,其中一名干部這樣說。
近段時間,江蘇、河南、湖北、遼寧等多地,密集公布了一批為受誣告干部澄清正名的案例和數據。今年以來,遼寧省為1806名黨員干部澄清正名;湖北通報稱,今年上半年該省為受到不實舉報的84名縣處級、559名鄉科級干部澄清正名。今年1~9月,洛陽市紀委監委為251名黨員干部進行了澄清正名。
澄清正名的數量如此之大,足見當下在一些地方,攀咬誣告之風較為猖獗。若不為之計,必將敗壞黨風、政風和社會風氣,挫傷那些敢于擔當作為干部的積極性。
紀委監委接到舉報線索并啟動調查,屬于正當的工作程序。反腐就該暢通信訪舉報,做到有線索必核實、有舉報必調查,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,不丟掉任何一個盲點。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濫用舉報權,甚至誣告他人。
現實中,盡管誣告者最后也會被追究責任,但不可否認,被不實舉報的黨員干部顯然早已因為接受調查而聲譽受損,政治前途可能也因此受到影響,難免有心寒泄氣等不良情緒。因此,為受到不實舉報的黨員干部澄清正名,無疑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。
一方面,紀委監委公開為受冤屈黨員干部正名,體現了主動擔當作為的精神。調查取證、嚴查違法違紀問題,是一種擔當;及時澄清正名,恢復干部名譽也是一種擔當。嚴管厚愛,這本身就是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體兩面。
近年來,中央已多次出臺規定,為黨員干部澄清正名提供了制度依據。今年4月,中共中央印發《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規劃綱要(2023-2027年)》特別明確,完善被誣告干部澄清正名制度,營造激濁揚清、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。
只不過在現實中,往往有一種不良風氣,只要是被調查過的干部,都可能遭遇“另眼相看”,被人為地戴上了有色眼鏡。這個時候,紀委監委出面澄清,就是一次公開宣示,也有助于在更大范圍內消除負面影響。
從各地的實踐看,浙江、河南、重慶等多地都采取了當面、會議澄清的方式。面對謠言“滿城風雨”,這樣的澄清,既嚴肅又正式,態度明朗,聲音嘹亮,達到了“澄清一人,激勵一批,震懾一片”的效果。
另一方面,及時澄清正名,也是對被誣告黨員干部的保護。澄清正名,是建立健全干部擔當作為激勵和保護機制的重要抓手,既體現了紀律剛性,也傳遞了組織溫度。一個通報、一次會議,可能為被誣告的干部“撐腰鼓勁”,使之重燃信心。
今年3月,河南省駐馬店市某市直單位一把手李某在被澄清正名后說,自己已有30多年黨齡,但參加這樣的會議還是第一次??梢?,澄清正名這類工作,仍需持續做下去,既是旗幟鮮明地向不實舉報者“亮劍”,也為擔當實干者“撐腰”。
畢竟,歪風邪氣會污染一個單位、一個地區的政治生態,及時澄清正名,則會在保護干事干部的同時,遏制誣告歪風,使試圖誣告的人有所顧忌,這對維護基層治理秩序、凈化地方政治生態有重要意義。
當然,除了澄清正名之外,還必須強化懲戒,嚴肅治理誣告行為,并將誣陷與正常監督區分開來。
此外,澄清正名,也并不是說被調查干部就獲得了終生“免責牌”。此前,浙江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,澄清正名只對檢舉控告失實的具體問題進行澄清,不對澄清對象作全面評價。這同樣體現了科學審慎的態度,具體問題理應具體對待。
無論如何,誰都不能被誣告。及時公開為被誣告黨員干部澄清正名,可以激勵干部敢于擔當、積極作為,也有助于形成激濁揚清、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。
編輯 / 徐秋穎
校對 / 楊許麗